目录
博士论坛
加强舆论引导促进保险合同利益平衡沙洵;4-5
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路径——国外民众在北京节事活动中的参与感与获得感研究袁媛;6-7
创造自由 制造焦虑——自媒体传播之再检讨陆瀚;8-9+11学术园地
人工智能生成新闻的侵权行为的思考陈雪晴;10-11
基于媒介传播视角的公众风险感知研究赵静雅;12-14
中国国家形象在拉美的构建白晓雨;15-16
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和解决对策臧蔚;17-18
正确发挥新闻传播作用的有效策略探析——从突发疫情危机管理谈起徐鑫;19-20
浅谈抖音平台中英语短视频类的传播张媛媛;21-22
探寻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定力——从AI主播的出现思考“去主持论”陈曦;23-24
浅析费斯克生产性受众观下哔哩哔哩视频网内容生产模式秦笑萱;25-26
浅析微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的“轻氧”创作手法黎家旺;27-28传媒观察
发挥媒体融合成果做好主题宣传报道——以部分中央级行业媒体为例颜秉玺;29-30
疫情信息传播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职能探究尹瑜;31-32
省级客户端地方频道提升影响力的探索——以南方+客户端清远频道为例魏金锋;33-34
融媒体时代齐鲁文化的电视传播研究王晓翠;35-36
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未来许雅琴;37-38
台湾电视新闻的纪实手段鲁子奇;39-40+43新媒新论
作为交互界面的表情包传播机理分析——以新冠肺炎时期“劝长辈戴口罩”表情包为例孙逸潇;41-43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刘丽叶;44-46
手机媒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赵晶;47-48
制作高水准新媒体产品的措施研究张晓丹;49-50
论我国手机阅读量的现状研究黄鹂;51-52
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段振宇;53-54
微电影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欧阳景春;王乐;55-56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高校微信订阅号平台的策略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号为例马高曼;57-58+61新闻教育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人才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杨元;59-61
媒介融合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新闻学教学中的应用付沛沛;71-72媒体融合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打造“主流网红”路径分析杨强;62-64
基于互联网的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探讨马燕;65-66
自媒体新闻和传统媒体新闻融合发展策略分析刘爱琳;67-68新闻实践
“三农”采访对象分析及沟通技巧陈育;69-70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流程再造的实践探讨郑中野;101-102
“新闻四季歌”也可常唱常新文可心;103+105
体验式采访的现实意义分析李李;104-105
全媒体记者的采访技巧分析孙玉多;106+108广告研究
男色广告心理效果研究——以易烊千玺代言阿玛尼彩妆广告为例黄凡珂;73-74
社交媒体的商业化和广告的社交化王雪名;75-76
浅谈传播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媒介张潇叶;77-78报纸研究
传统报纸媒体融合战略转型策略研究廖天翊;79-80
少儿报刊的全媒体融合转型探析张帆影;81-82
提升区县级党报新闻实效性的路径探索张亭亭;83-84
传统纸媒如何构筑“相加”“相融”的媒体传播新矩阵张同;85-86编辑出版
新媒体在幼儿绘本阅读的实践运用分析许雅健;87-88
浅谈出版产业第三方服务转型升级蔡巍;89-90
实体书店的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杨梅;91-92
高校学报编辑开展学术研究的探讨杨辉;姜秀杰;诸葛祥蜀;93-94业界探讨
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杨东伶;95-96
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如何锤炼全方位职业素养张爽;97-98
地方电视专题节目如何办出地域特色董柏慧;99-100应用研究
如何提高电视台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马志;107-108
“云端”上的灵活思维:认识网络环境下的跨学科学习周好雨;113-114
主流媒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的宣传报道特点曹龙武;115-116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做好卫生健康类报道的探索刘畅;117-118
关注“性格色彩” 打造个性记者——地方媒体新记者培养方式初探张迪阳;119-120声屏视野
电视栏目生命周期与品牌策略分析郑焕君;109-110
新媒体视角下广播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分析张慧文;111-112
致奋战在抗疫一线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慰问信2
中宣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