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博士论坛
儒家美学精神与网络文艺互动关系刍议邓文;4-7
后疫情时代VR影像技术的传播悖论与路径探讨崔健东;8-9+13
学术园地
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数据孪生信息系统与DAILY模式构建——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模式的探究陈律言;10-13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六家媒体孙杨药检报道的比较分析罗鹏飞;14-18
黑龙江自媒体人生存状况调查左晓东;19-22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新媒体的运用研究梁慧娴;23-24
习仲勋在《关中报》中的新闻宣传人民性原则研究张云;25-26
传媒观察
网络直播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研究饶磊;周博;27-28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张霞;29-30
新媒新论
疫情语境下微信公众号报道的小人物叙事——以“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疫情专题为例梁雨珠;王琼;罗宜淳;31-33
关于融媒体时代做好移动客户端的几点思考张黎黎;34-35
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研究孙巍东;36-37
论短视频自媒体的特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孟晖;王勇;姜怡冰;38-39
微博意见领袖现状探微——以新浪微博为例陈傲冬;40-41
消费社会语境下电商直播的传播路径探析——以李佳琦为例周仁玉;42-43
媒体融合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创新路径詹雨鑫;44-45
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以吴桂春事件为例文俏;46-47
新闻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对翻转课堂的启发——以体育院校新闻专业教学为例何明;48-49+52
应用型高校节目策划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刘茜茜;50-52
报纸研究
新媒体对传统报纸新闻采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赵晓松;53-54
把非见报差错全部转化为内在积累与提升沈啸;55-56+59
编辑出版
人工智能视角下出版行业的融合创新探讨陆遐;57-59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材建设实践与探索王洁;60-61
结合5G发展浅谈音乐史图书的融合发展——以《申报》里的音乐史料为例成怡;62-63
纸数融合教材与数字化编校平台的创新与发展李常乐;64-65
关于出版企业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汤家慧;唐伶俐;66-67
全媒体时代对图书出版环境的影响石佳;68-69
浅析全媒体时代中小学教辅的数字化出版黄斌;70-71
打造行业年鉴亮点的探索与思考——以《杭州文化广播电视年鉴》为例蔡红;72-73
业界探讨
从“他塑”到“自塑”——试析新时期我国主流电影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夏晔婕;74-76
新媒体时代城市广播如何做好重大主题的融媒体报道——以北京交通广播系列访谈“风云七十年——外交官眼中的世界”为例刘甜甜;77-78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节目创新思考李升;79-80
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对策分析王冬冬;81-82
声屏视野
军事节目女性主持人内涵的挖掘与拓展——以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为例张美曦;83-84
浅谈少儿频道节目编排陈伟;85-86
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的叙事特点探究杜小童;87-88
从典例中探索国产儿童电视剧的发展道路张鹤凡;89-90
跨界主持人给播音主持工作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张瑶;宋歌;91-92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策略研究刘豫;93-94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严凌辰;95-96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权”的适用姜星竹;97-98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如何提高收视率珠兰其其格;99-100
应用研究
期刊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的质量控制薛婷;101-102
当前形势下的医生形象构建与提升——以《人民日报》抖音为例黎鹏;103-104+107
微信社群营销用户分享裂变研究赵大川;105-107
跨文化视域下扬州文化品牌建设对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影响探究刘泽庆;朴锦珠;108-110
人动 笔动 心动——关于采访与写作互动作用的思考张丹丹;111-112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铸魂育人在艺术院校的路径研究范甜甜;113-114
融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困境与突围付哈利;115-116
提升新闻宣传报道中政治攻势成效的思考张芝龙;李旭擎;117-118
数字化新媒体时代成人教育学科的体系建设与前景展望张俞;119-120
追寻红色印记 讲述百年党史 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开展“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2
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风采121